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3篇
教育   2567篇
科学研究   29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26篇
综合类   236篇
信息传播   9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is paper reports research that engaged in the evaluation of an intervention programme designed to enhance the employability of a group of unemployed graduates. The evaluation adopted a quasi-experimental intervention research method employing a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which had been validated in prior research. Results revealed that participants displayed higher levels of GSE after engagement in the programme. Results also revealed the effect of ‘behavioural plasticity’ on the intervention experiences of unemployed graduate participant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programme design, recruitment and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52.
This study explored inclusion practices in general physical education (GPE) from the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of elementar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he stories of four teachers (two females, two males) between 27 and 57 years of age were gathered using the phenomenological methods of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photographs, school documents, and field notes. Bandura’s social-cognitive theory provided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interpret the findings of this inquiry. Three themes emerged from the thematic analysis: engaging in learning; adapting strategies to meet students’ needs; and moving beyond the educational goal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clusion practices (teacher’s behaviours) in GPE were constructed by the dynamic interactions between teachers’ knowledge of disability and motivation to learn about their students (personal factors) and children’s needs and learning goals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53.
通识教育理念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和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从我国地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地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普通心理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初步实践,对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英文教材的选用及参考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本文分析了在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切实的建议。  相似文献   
55.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是对我国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的完善,其集实践性、技术性、抽象性于一身。由于通用技术在高考中不占分值,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教学效率较低,学生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6.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大学开展通识教育是提升大学毕业生社会服务意识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识教育旨在帮助大学生深刻地认识与了解自己,培养其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并帮助其确立与自然、群体及社会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57.
小学全科教师本科专业的培养模式,在我国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目前普遍的观点是着重在学科上体现"全覆盖",那么在综合素质上要体现"全",就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本文就是从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出发,研究小学全科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8.
关于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任务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高中教育任务"是中国教育政策文件当中经常使用的一个独特概念,体现着中国普通高中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折射出普通高中教育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水平。建国以来,中国有关普通高中教育任务的表述,经历了一个以"双重任务"(准备升学与准备就业)为轴心,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高中教育的普及化,教育界对于普通高中教育任务的表述,有一些新认识,也有一些分歧和争论。基于对历史传统和当前社会形势的考虑,本文提出关于普通高中教育任务的表述,应该在继承传统双重任务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扩展和整体化理解,具体包含"五项任务":为成人做准备(人格教育)、为未来公民做准备(公民教育)、为终身发展做准备、为升学做准备以及为就业做准备。这五项任务的排列顺序意味着普通高中教育任务价值上的优先性和前后之间的逻辑与实践关联。  相似文献   
59.
“sensus communis”是伽达默尔所看重的西方人文主义的四个基本概念之一,它包含“共通感”和“常识”两个方面的含义,这个概念和另外三个概念“教化”、“判断力”和“趣味”关系密切,是其中的中介和桥梁,它们一起构成了精神科学的真理及其解释学的基础。伽达默尔对这个词的理解既吸收了前人的成果,又纳入一种新的眼光,使之具有了更加深刻的人文主义内涵和解释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60.
把古老的道德融进书法艺术鉴赏中,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既培养了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又提升了大学生的艺术人文素质,也为社会培养了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精尖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